【調查報告】高雄商圈、消費者與家外媒體環境分析

9/03/2014 10:32:00 上午

作者 : 【張釋文、吳明航、葉維康、林裕凱】更新時間 : 2013/06/03 06:46:51
(2013-06-03)台灣第二大城市高雄聚集南台灣人氣,哪些重要商圈人潮不斷?高雄捷運建立之後,讓哪些商圈的媒體成為黃金版位?
圖翻攝自Google 街景服務
(Brain.com 2013-06-03)高雄是台灣工業重鎮,近年逐漸經過深度的城市改造後,從工業城市轉型為新興「創意工業城市」(Creative Industry),尤其在2009年世界運動會後,更凸顯藝術與休閒兼容的城市面貌。

從1941年坐落於鹽埕商圈的吉井百貨,逐漸擴散發展而興起的新崛江、三多等商圈,至近年新建的統一夢時代與漢神巨蛋,結合高雄捷運,顯見便捷的交通網絡與綜合型商場發展息息相關,成為人潮聚眾之主要原因。



原「駁二藝術特區」在2006年由市府文化局接管後,文創的新概念與實體舊建築融為一體。高雄被譽為友善拍片城市,透過影像傳達城市內涵。

此外,高雄設計節、電影節、大港開唱等文藝活動興盛,影響市民的休閒生活與消費型態,成為台灣一股新興的文化潮流勢力。


針對高雄消費者經常出沒的商圈依序為中華五路商圈(夢時代商圈)、五福路商圈(新崛江商圈),與巨蛋商圈,同時也是高雄主要幹道,人車潮匯聚地。

從以上三大商圈來看,共同的特色均坐落在大眾運輸交通便利,且擁有當地知名百貨商場與大型量販店,分別為統一夢時代購物中心、宜家家居、家樂福與好市多;大統百貨、大立百貨,及漢神巨蛋購物廣場。

尤其高雄擁有人氣最旺的六合國際觀光夜市、新崛江商圈與瑞豐夜市,人潮群聚效果佳。

90年代後繼新光三越與太平洋SOGO百貨開幕後,周邊的流行服飾商店漸多,三多路商圈開始崛起。同時,這區域也是高雄重要金融商業區,成功帶動三多商圈人潮聚集。




高雄民眾外出慣用的通勤工具仍以開車與騎車為主,傳統戶外看板、公車車體與加油站媒體仍是當地家外媒體接觸率最高的媒體類型。

自2008年高雄捷運通車,加上高鐵打造台灣一日生活圈,刺激遊客觀光,使得高鐵左營站成為流量僅次於台北的站別。此外,假日湧進高雄市的人潮,也提升大眾運輸乘載量,相對媒體能見度也增加。

同時,高鐵擁有四鐵共構的左營轉運站,以及南台灣主要連外的高雄國際機場,促進了交通媒體廣告的發展,其中以捷運媒體與高鐵媒體最為顯見。

高雄各商圈家外媒體形式

高雄商圈的家外媒體消費者年齡較輕,主要分佈在20至34歲之間的年輕族群居多;而中華五路商圈(夢時代商圈)與鳳山三民路商圈年齡層稍微偏高。


高雄商圈 消費者輪廓


高雄家外消費者行為分群
依據2012年台灣博仕達「家外媒體消費者行為研究」(Out-of-Home Consumer Survey, OCS)的家外消費者行為分群,高雄地區家外消費者主要以都會貴族族群及冒險享樂族群為主,與大台北地區的家外消費者組成相似。

都會貴族與冒險享樂的共同特色為在家外滯留的時間長,且對家外媒體廣告訊息和特殊創意廣告的接受程度較高,除了願意主動與其互動外,也希望將訊息盡快分享予親朋好友。



高雄家外消費者對OOH廣告態度特性


近年來高雄市積極發展成為藝文重鎮,尤其五福路商圈(新崛江商圈)、巨蛋商圈與鹽埕商圈(駁二藝術特區),分別定位為青少年流行文化中心、精品流行中心與文創數位生活中心,以打造自成一體的南台灣文化核心要角。地方政府對文創產業的支持政策,足以窺見未來高雄家外媒體的創新與前瞻性發展。

除了高雄捷運持續擴建外,高雄市政府更規劃了「大高雄30分鐘生活圈」,興建旗山、岡山、小港、鳳山等六大轉運站,提升在地生活與觀光消費的便利性。交通系統與商圈交疊,將刻劃出民眾生活重心與家外媒體發展的中軸線,除了有效促進大高雄生活圈外,更讓各商圈的人潮聚眾。

高雄家外媒體仍以看板為主,不過在大眾交通網絡與周邊商圈逐漸成形,加上樂活意識抬頭,諸如捷運、公車、腳踏車等家外媒體形式,可望趨向更多元化發展與成熟。


原文網址:動腦新聞

You Might Also Like

0 意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