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領導力修鍊場】解決問題的宏觀思維
8/27/2014 09:27:00 上午
高明智老師 2011.9.8 於部落格
做一個經理人最大的挑戰就是解決問題,問題解決了,人員滿意了,就是最好的管理與最好的領導。
問題從邏輯上分析,基本上有事的問題,也有人的問題。乍聽之下,也沒有錯。但在組織中的問題,經常是融合了人與事的問題,讓問題變的複雜。人的問題又牽扯到部屬的問題,還是自己的問題,或者是主管的問題,更別提還有其他部門的問題。在大部份難解的問題中,往往是雙方或多方都有問題,才會難以解決。
人的問題,常見的有部屬能力的問題,不會做。意願的問題,不情願做。自己的問題,能力不夠、判斷錯誤、太固執、先入為主、抱怨他人、怪環境、認為運氣不好、好闆不支持、同事本位主義等,可以列一籮筐也列不完。
光是與人溝通,訊息錯誤、缺乏溝通、沒有及時反饋、認知差異、態度不好、人身攻擊、造成衝突、情緒波動、彼此冷戰、沒有共識等等,也是不勝枚舉。
以上的問題還是人的問題,還沒有進入事的問題。我們常說就事論事,問題是,那是你的事,不是我的事。或是有許多人搞不清楚狀況,因為他不在現場,沒有切身感。在我顧問的工作中,看到許多以下的情形:顧客在報怨,業務聽到了,訊息傳到總公司,再傳到開發,傳到採購,傳到生管,這些部門主管再傳下去,一層、二層,來到主辦工程師或管理師的身上。你要這些人都能跟業務在現場被顧客抱怨的感受一樣,那是很難的。那如何解決正確問題?如何快速解決問題?也許顧客就是要正確與快速而已,或是他只要其中一種而已,一種卑微的要求。而每一家公司都在高喊顧客滿意、顧客至上、顧客歡心、顧客是王?
以上還只是冰山的一角,光是事情就搞不清狀況,老闆認為重要的問題,部屬不知道,一層、兩層、三層傳下去,當然差之毫釐、失之千里。而這到底是主管沒有交付清楚,領導溝通的問題。還是部屬能力不夠,問題意識不足,人才培育的問題。還是管理的問題,沒有一套交辦管制或是專案管理的制度。其實,不管是上述任何一種問題,最上面的主管都有責任,屬於管理能力的問題。當然,如果我們找到好的幹部,並且給予適當的教育訓練,給予適當的授權,問題會好一點。有些問題,如果都要靠大老闆才能解決,那這一家公司肯定是績效不彰。反之,如果部屬可以自己解決一大部份的問題,績效的進步,目標的達成就會好很多。
最近遇到一個案例,有一家公司數十億的規模,為了一個十多萬的外包案子,五位相關部門的中高階主管內部開會,與協力廠商開會數次,拖了二個月,也還沒決定。另一家公司,數千億的公司,一個近百億的案子,一位高階主管透過電話了解廠商的報價,確認一些細節,連開會都省了,簽呈簽上去,前後不到一個月,全部程序走完,已經開始執行,就交辦任務而言已經完成。
這兩家的決策有其代表性,我在將近三十年的觀察與實際經驗中發現,決策速度,代表解決問題的能力,也決定了企業成長的速度。像剛剛第一家公司,停滯成長很多年,人員過多,決策慢,一個問題拖很久不能解決,互為因果,惡性循環。第二家公司,穩健成長,優於產業整體生態:我還見過另一家決策很快的公司,由於其產業仍處於高成長,整體公司飛快成長,很賺錢。
接下來,再來看看基層人員是如何解決問題的,最近遇到兩個有趣的案例,老闆可能都不知道,我們的員工是這樣過日子的。
一位業務,每天很認真的跑業務,回到公司都已經晚上七點鐘了,還要把待修的產品搬到修理室,他每次都找不到推車,找到的推車也都堆滿物品。於是他每天處理將產品從車上搬到修理室這件事,大概要花30分鐘,他覺得很累、很麻煩,最後他覺得公司應該買一台專用推車。直到有一天,在公司進行工作改善報告時,才真相大白。原來,修理室有兩台專用推車,下班後都會收起來,他始終都不知道,因為他每次回來都已經下班了。所以,解決之道很簡單,修理室在下班後,將其中一台推車放在門口的警衛室,給需要的人使用,他每天就可以節省20分鐘的時間。
有一位機構的開發工程師,接到工廠的提案改善建議,有一項產品的某零件組裝困難,工時效率不佳。他們經過研究,也覺得應該要修模,於是提報修模的建議,但是遭到製造主管以修模費用過高予以否決。於是,他使用了最近剛學到的QC七大手法的層別法、魚骨圖、柏拉圖,做成主管為什麼不同意的分析。其實,這是一個溝通的問題,自己或是透過主管與該核決主管溝通,了解他為什麼不同意,如果他說的有道理,例如不符成本效益,或是再謀求其他方案與配套等等,我們就欣然接受。如果,我們的想法是對的,要讓他知道,讓他看到問題的嚴重性或是問題的全貌,這是我們的責任。而不是不動作,更不是用不恰當的手法方析,卻希望問題能夠解決。
我非常喜歡伊索寓言的作者伊索說過的一句話,「有頭腦的人應當事先看清事情的結果然後才去做那件事情。」
以上兩個真實的案例,反應出基層的一小部份現象,身為主管的人要深思,為什麼會這樣?也要思考我們的組織有沒有這樣的問題,該如何解決?
在組織內,如何發現問題?其實也不難,只要用心修練下列五點即可:
1. 要有敏銳的觀察力
2. 保有問題意識
3. 有發現各種問題的知識和經驗
4. 有廣闊的視野
5. 使用適當的方法
至於要如何解決問題,手法很多,但原理類似,舉解決現場問題五原則為例。
1. 當問題(異常)發生時,要先去現場
2. 檢查現物(有關的物件),衡量現況
3. 當場,採取暫時性處置措施
4. 發掘真因,並將異常排除
5. 標準化,以防止再發
雖說是解決問題的宏觀思維,其實是宏觀中有微觀,微觀中有宏觀,要同時觀照自己也觀照別人,能夠解決事的問題也化解人的問題,這才是真正的宏觀。
引用http://blog.xuite.net/jacknst/wretch/176886219
0 意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