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來在等待的人才:唯有「學習者」生存
9/25/2014 09:45:00 上午
作者 / 林文政(國立中央大學人力資源管理研究所副教授)
文章出處:經理人雜誌
一家大型汽機車零組件製造商去年開始實施人才管理措施,今年年中首次進行人才的評量。該公司採用「績效—潛能矩陣」(或稱「人才九宮格」)這項人才區隔的工具,目的是要找出或發掘高績效與高潛能的員工。
2012年,波士頓顧問公司(BCG)在一項研究報告中指出,企業面臨的動盪愈來愈頻繁劇烈,30年來經濟動盪最嚴重的季度,有二分之一發生在最近十年,像是2000~2003年的網路泡沫破滅,以及2007~2010年的金融風暴。
其次,企業動盪持續的時間比以前都來得更長,近年來所發生的最嚴重經濟動盪,持續的時間約略是30年前的4倍長。此外,在過去十年間,資訊、金融、能源,以及非日常生活消費品,都是變動最激烈的產業。
BCG在分析橫跨各產業的公司後,發展出一項評估企業適應力的「適應優勢指標」(Adaptive Advantage Index),主張在經濟動盪之下,企業所需的新競爭優勢,就是適應優勢。
整體而言,具有高度適應力的企業,往往能夠學習和調整得比對手更快、更好和更有效益,包括:迪士尼(Disney)、聯合利華(Unilevel)、寶僑(P&G)、麥當勞(McDonald)、奇異(GE)、亞馬遜(Amazon)、谷歌(Google)等知名企業。儘管如此,上述的個案公司在2008~2010年間,亦受到大環境經濟變動影響,經歷了嚴重的衰退。
企業未來處境:多變、不定、複雜、模糊
近五年來,陸續有企業策略和策略領導的學者開始借用「VUCA」這個縮寫字,來解釋或證明未來企業所面臨的環境。
「VUCA」源自於美國的戰爭學院,描述美國自冷戰後所面臨的多邊世界關係,變得更為「多變」(volatile)、「不定」(uncertain)、「複雜」(complex)和「模糊」(ambiguous)。
不過,UVCA這個英文縮寫字一直要到1990年代末期,特別是2001年發生911事件之後,才被正式大量地使用。
V(多變):環境的變動快速,但是改變卻很難預測,或者沒有歷史可循的模式。
U(不定):發生大爆發式的環境變動頻率高,而且很難用過去的經驗去預測未來,因此想要去思索未來將會有什麼變化,並為此提前做好準備,幾乎是不太可能的事情。
C(複雜):造成環境變動的原因,以及如何解決這些問題的方案,多到令人難以理解。
A(模糊):環境變動的成因不明,是誰造成?如何造成?何時形成?在哪裡發生?變動的本質不明確、也很難查明。
綜合而言,VUCA的環境特徵就是,我們很難了解變動發生的原因和發展趨勢,而且一旦針對變動採取行動後,我們又很難預測行動方案是否正確,更遑論方案執行的效益。
我把這種混和動盪、不確定、複雜和模糊的狀況與情境,稱為「無常」,因此符合VUCA特徵的環境,就是一種無常的環境。
好奇心與主動學習,因應無常的環境
由於環境變化無常,根本無法預測企業幾年後需要具備哪種核心能力,又該用什麼策略來達成營運目標?因此,BCG認為,問題並不是企業現在具備哪些核心能力或競爭策略,而是企業是否能夠在無常的環境中具有「適應優勢」。
同樣地,就員工而言,問題不是他們現在的績效表現如何,或是他們現在擁有哪些知識和技能,而是他們是否具有快速學習新技能和適應新環境的潛力,也就是所謂的「學習敏捷力」。
學習敏捷力包括學習的「心態」和「方法」。
1.學習心態:判斷員工是否具有潛能有兩個標準:好奇心與主動性。
擁有高度好奇心的員工,對於學習這件事展現了高度興趣,喜歡體驗新的事物與學習新的技能,對於無常的情境抱持開放的態度。
主動學習的員工則有不斷進步的意識,完成一個目標,再設立一個新目標,不以現狀而滿足,所以會不待主管要求或工作需要,自發性地學習廣泛的知識和技能,同時,他們也會從錯誤中體悟和學取新的經驗,以因應未來的需要。
2.學習方法:具有學習敏捷力的員工,除了自學之外,最重要的是會善用「社會學習」的方式來學習。他們在設定了學習典範之後,會透過觀察,模仿、學習這些典範的言行舉止、待人處事和領導方式,並經由互動與交流,開放地接受他人給予的改善意見,藉此修正與精練個人學習的結果。
企業和員工未來要面對的是一種無常的環境,動盪複雜又不易預測,現在擁有的知識無法完全依賴,未來需要何種技能也很難推測。因此,面對無常的環境,唯有學習者生存,所以具備學習敏捷力的員工,就是高潛能的員工。
0 意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