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市關店百貨凋零 零售業開"搶"便利店

4/06/2014 10:52:00 上午

  聯商網特約評論:在大賣場頻頻關店、百貨業普遍凋零的行業背景下,便利店,這個一度在中國市場近乎衰落的業態卻呈現出意外的火熱態勢。筆者獲悉,日本便利店巨頭全家便利(Family Mart)計畫進入北京,有望在年內開出第一批門店。
  “我們非常關注北京市場,目前有幾個項目正在於政府部門對接。這個時候進入北京,時機剛剛好”。全家便利發展與加盟負責人李建鵬告訴筆者。
  而在此前的2013年8月,日本第二大便利店系統羅森便利已經入駐北京。至此,7-11、羅森、全家三大日系便利店巨頭齊聚北京,在加上本土的好鄰居快客物美等品牌,一場便利店的戰爭即將開打。
  日資企業做事向來謹慎,以全家便利為例,先是在上海進行試水、然後複製到便利店市場較為成熟的成都,穩紮穩打,步步為營,然而卻在實體零售堪憂的行業環境下卻揮軍北上,並且做好長期投資的準備,其章法頗耐人尋味。
  然而,嗅覺到市場微妙變化的並非只有日資企業。不久前,深圳百貨巨頭天虹商場也宣佈進軍便利店行業,首批門店預計今年6月份開出。在零售巨頭佈局便利店業態背後,一個不容忽視的趨勢是,線上上線下大融合的趨勢下,便利店成了互聯網企業尋求O2O落地的“香餑餑”,不久前,京東商城與全國15座城市的上萬家便利店開展O2O合作。
  與大賣場業態相比,便利店具有客單價高、抗租金能力強、服務功能完善以及客戶粘合度高等特點,在實體零售行業並不景氣的時代,便利店未來或將成為下一個行業制高點。
  老大PK老二
  據李建鵬介紹,全家在北京開店將複製在成都的模式,首先開出一批門店,先以直營店進行市場探索和商品結構的調整,模式成熟之後將發展加盟業務。不過,對於首批門店的位置和開店時間表,李建鵬並未透露詳細情況。
  全家便利選擇此時進入北京市場,要面對的是老對手7-11,後者已經在北京探索出成熟的模式。“北京7-11是7-11全球門店中單店銷售額最高的”。7-11母公司日本伊藤洋華堂相關負責人表示。
  雖然沒有短兵相接,雙方的“暗戰”已經展開。“就中國市場而言,便利店冠軍和亞軍的距離並沒有拉開,激烈的競爭才剛剛開始”。對於愈演愈烈的便利店戰爭,成都WOWO便利董事長湯耀華告訴《第三隻眼看零售》筆者。
  所謂的“冠亞”之爭便是7-11與全家便利的較量。在日本和中國臺灣,7-11便利店的數量和市場佔有率明顯超過全家便利,兩者高下已分,雖然競爭依然激烈,但格局已經明朗。以臺灣市場為例,資料顯示,臺灣7-11門店數為4951家,全家門店數則不到3000家。而在中國內地市場,2013年7-11便利店數量超過1900家,全家便利中國區門店數為1094家,在兩者差距並不是很明顯的情況下,一場針對冠軍寶座的競爭展開。
  同樣是日資便利店巨頭的羅森便利,1996年進入中國與百聯集團合資經營,由於入華8年後業績一度不佳,日方將其在上海羅森的股權降低至49%,百聯集團則持有51%股權。2011年7月21日,日本羅森株式會社增持上海羅森股權塵埃落定,日本羅森增持上海羅森股比至85%,並且大力挖掘中國市場。
  就這樣,7-11、全家、羅森三大日資便利店巨頭共同角逐中國市場,而上海是其首站之地,也是競爭最充分的市場之一。
  “全家在上海耕耘時間較長,2004年就進入上海了,所以它的網點多,而且地理位置比較優越,可以說是上海經營最好的便利店。作為後來者7-11施展一些創新的玩法。上海7-11將集結日本7-11、北京7-11及臺灣7-1三地的特色於一身,店內除設立速食島可現場烹煮熱食外,還引進現煮咖啡CITY CAFE及熱豆漿機器”。零售業專家,上海尚益諮詢公司總經理胡春才表示。
  成都是繼上海之後的又一個戰場。2011年3月,7-11率先殺入成都街巷,並迅速在一年之內開出了43家。次年6月,全家便利緊跟著進入成都。成都市場競爭之激烈勝於上海,據瞭解,有3家7-11的對面便是新入川全家便利。為了應對老對手,在全家開業的當天,鄰近的三家7-11門店針對9大類的生鮮食品進行全面促銷。
  “從未見到7-11如此緊張,可以說現在便利店的大戰正式打響,未來在店鋪選址、店員招聘方面都將全面競爭。”一位成都零售界人士表示。
  一個頗能反應雙方競爭激烈的事實是,全家便利店“掌門人”魏應交和魏應行兩兄弟甚至專程從臺北飛到成都現場“督戰”促銷。
  盒飯對賭香煙
  便利店的戰爭並不僅僅在全家與7-11之間展開。對於中國這樣一個商業形態複雜的市場,全家和7-11要面對不同形態的本土競爭對手,比如當地的綜合超市和社區店,如成都紅旗連鎖互惠超市,以及成都本地的便利店WOWO便利甚至是街邊的夫妻老婆店。
  “便利店在中國是一個很模糊的業態,我們現在專業的叫法稱之為城市便利店。它應當遵守以下幾個標準:面積在100平方米左右,24小時營業,熟食銷售占比20%以上,具有社區服務功能等。如果從嚴格意義上講,中國本土正規的城市便利店很少,但在消費者眼中,小面積的商鋪都可以稱之為便利店”。湯耀華告訴筆者。
  正是這種混雜業態的交替使得便利店競爭更加複雜。比如,正規的外資便利店以熟食為主要的贏利點,而本土的便利店則以香煙為盈利點,兩者的競爭成了“盒飯與香煙的對決”。
  由於日資便利店注重基礎建設、精細規劃管理,熱食成為他們主要的盈利手段。熱食銷售比重占到總體銷售額的35%-50%,而熱食的毛利能達到35%。相比之下,本土便利店的熱食比重只占到10%左右,其毛利也沒有日子便利店高。
  “事實上本土便利店也做熱食,甚至供應商與7-11、全家都是一樣的。但消費者覺得外資便利店裡面的熟食好吃。其根源在於,首先外資品牌做得好。其次,外資便利店捨得將賣剩下的熱食扔掉,而本土便利店考慮到損耗的指標,將剩餘的食品冷凍起來第二天再買,最終導致口感上的差距”。一位上海便利店經營者告訴筆者。
  不過,本土便利店的優勢在於香煙的銷售。“由於政策限制,外資企業不能經營煙草。因此,本土的煙草成為自己一大優勢,銷售占比達到了25%-30%”。湯耀華告訴筆者。
  核心盈利點不同,雙方的促銷策略也不同。日資便利店促銷多圍繞熱食展開,比如,買盒飯送豆漿之類的套餐比較多,帶動銷售同時提升毛利。而本土便利店促銷都是普通商品的打折。
  面對眼看“外來者”入侵,本土便利店也加強在熱食方面的投入。2011年5月,成都WOWO也加入盒飯大戰,大股東川喜集團投入重金3000萬元打造了中央廚房,這個占地約3000平方米的“中央廚房”目前每日可生產多達20萬份便當,每日生產的包子就多達40000個,為WOWO超過200家便利店提供中餐便當、包子、饅頭、關東煮等鮮食產品。
  下一個制高點
  “天虹也決定進軍便利店,至於採取什麼樣的模式,董事會還在研究過程中”。天虹商城相關負責人告訴筆者。
  從行業層面,收到電商衝擊、成本上漲、消費低迷等多重因素影響,實體零售業面臨寒冬。外資大賣場頻頻關店,而傳統百貨業也面臨利潤和銷售額的雙重下滑。在行業凋零的大背景下,諸多零售巨頭將目光瞄準便利店業態,值得深思。
  從零售業態週期來看,任何業態隨著行業的逐步發展和消費者購物趨勢變化呈現週期型的變遷。以中國正式加入WTO,內外資企業站在同一個起跑線上開始。
  當時,由於我國零售業剛剛開放,消費潛力釋放伊始,“大賣場”這個業態成為熱點,當時的消費者甚至將逛家樂福等外資賣場視為時髦休閒的一件事情。從此,大賣場迎來近十年的黃金期。
  繼大賣場之後,隨著中國消費者收入提高,百貨業也逐步買入快速發展期,有一段時間“百貨+超市”的複合型業態一度成為行業潮流業態。
  2010年之後,受到世界經濟下行的行銷,大賣場和百貨業進入緩慢增長期,尤其是近一兩年,在電商衝擊下,實體零售商可謂經營慘澹。而此時,以便利店為代表的社區型商業開始大放異彩。
  “便利店銷售的是老百姓的生活必需品,而且有很多服務性功能,這些都是電商無法取代的。此外,便利店客單價高,面積小,租金承受力相對強,在未來發展很有潛力”。胡春才表示。另一方面,在互聯網深度發展的今天,線上線下交融時代,電商在尋求O2O落地解決方案,而便利店正好符合其要求。

You Might Also Like

0 意見